快遞
快遞最新資訊,投資界全方位播報快遞相關話題,全面解讀快遞投資、融資、并購等動態(tài)。
王衛(wèi)翻盤了嗎
即便是像王衛(wèi)這樣級別的企業(yè)家,在近10年來中國快遞行業(yè)的短兵相接后,仍顯焦頭爛額、步步驚心。中國快遞江湖的硝煙味道可見一斑。凈利潤19億,百世穩(wěn)了嗎?
真正有價值的企業(yè),無不是數次在倒下的地方崛起,在殘酷的生死考驗中成長為領頭羊,為企業(yè)界樹起一面亮麗的旗幟。快遞頑疾:不送貨上門?拒收
快遞不上門這個頑疾,歸根到底還得拿錢來治。當收入與付出成正比的時候,沒有人會排斥這件事,但是如果不成正比,誰又愿意去做圣母呢?極兔放棄內卷,去做國際快遞巨頭
在極兔把所有的地盤都占領了一圈后,它最終還是要面對過去遺留的這堆麻煩事,然后回到快遞的核心上來:如何配送?如何讓用戶滿意?菜鳥帝國成長史,及其“最后一公里”之戰(zhàn)
有“天地聯動”加持,有“武林盟主”之尊,再加之菜鳥驛站、菜鳥裹裹、取件碼這“三駕馬車”并駕齊驅,菜鳥完成了對“最后一公里”的掌控。快遞行業(yè)要變了
1月7日,國家郵政局發(fā)布《快遞市場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這次調整將會給消費者、商家、快遞從業(yè)者帶來哪些影響?快遞上門的“蜀道難”
快遞不送上門成了“行業(yè)潛規(guī)則”,而送貨上門則成了行業(yè)中的“高端服務”。消費者收貨難,快遞員上門更難。新規(guī)的出臺,影響的不僅僅是快遞的派送方式,對整個行業(yè)的上下游來說,都將面臨變局的考驗。順豐同城難“順風”?
從“妥協”上市到2021年積極構建“順豐系”,王衛(wèi)只用了4年時間。事實上,順豐對上市的態(tài)度轉變背后,是中國快遞江湖的格局變化。千億鮮花生意,為何還沒出現巨頭
看上去很美的鮮花生意,實際做起來卻并沒有那么賺錢。曾經有投資人直截了當地給出了這么一個說法:鮮花電商實際上是在給快遞行業(yè)打工。90后「殺入」快遞代收點
2021年,全國快遞數量達到100億件僅用了38天,而在2020年和2019年,達到這一快遞規(guī)模分別用時80天和79天,時間被縮短了一倍。菜鳥和豐巢,取快遞為何越來越難了?
兩家爭奪“最后一公里”的諸多措施,究竟能為社區(qū)居民和品牌自身帶來些什么?我們又是如何一步一步丟掉收取快遞的“選擇權”的??快遞戰(zhàn)爭:8毛每單發(fā)全國
物流為服務而生,不同的服務需求對應不同的價格。如今物流的統一化、服務的標準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阻斷了服務的多樣化。而陷于內卷之中的快遞公司到底該如何找到服務差異化的標準,其中過程仍需要快遞企業(yè)不斷探索...雙11物流“當天達”背后,阿里、京東在下一盤怎樣的大棋
從快遞“爆倉”到讓消費者“分鐘收貨”,背后是阿里、京東長達近十年的謀篇布局。不僅在傳統運輸模式上優(yōu)化干線物流網絡、提高智能化,為了更好滿足消費者需求,定時達、當日達、小時達等高效配送模式也應運而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