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
車企最新資訊,投資界全方位播報車企相關話題,全面解讀車企投資、融資、并購等動態(tài)。
特斯拉也開始擠牙膏了
在特斯拉兩大主力車型中,Model 3 在2017年上市,6年后才有了首次改款;2020年上市的Model Y ,也是5年后才等來首次「煥新」。凈利暴跌23%,馬斯克強撐畫餅
特斯拉第二季度營收224.9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55億美元下降12%,這一跌幅創(chuàng)下了自其2012年以來的最大單季度營收下滑紀錄,同樣低于華爾街預期的226億美元。一場關于Model Y L的閉門會議紀要
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特斯拉Model Y L,絕非一次簡單的產品加長,更不是一次被動的妥協(xié)。Model Y加長,能讓特斯拉再次贏回中國市場嗎?
從以往外資車企推出加長版車型的銷量成果來看,Model Y L也許能一定程度緩解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壓力。兩個中國狠人,拯救7萬億特斯拉
特斯拉市值再度跌至1萬美元以下,能擔此重任的只剩下了朱曉彤。端看這位中國狠人,如何再次拯救下滑的特斯拉。二季度車市「價格戰(zhàn)」現(xiàn)熄火跡象
今年1—6月,國內乘用車零售1090萬輛,增長10.8%,較1—5月9%的增速提升了近兩個百分點。2025 車市大洗牌:有人半年賣出 200 萬輛,有人卻快掉隊了
當然,考場上總有為成績發(fā)愁的同學。有近一半的新勢力品牌,年度目標完成率還不到 30%。造車新勢力期中考,「學霸」又換人了
隨著極越、哪吒等品牌相繼倒下,目前仍在市場上保持活躍的新勢力已經不多。留下來的品牌,只有跨過全面盈利的關口,實現(xiàn)資金的正向循環(huán),才有機會參與下半場更殘酷競爭。新造車半年報來了,廠二代集體反撲
即便新造車的地位逐漸穩(wěn)固,但大多數(shù)的家底還不如傳統(tǒng)車企,在這個情況下,一旦傳統(tǒng)車企反應過來,那些廠二代的地位也開始后來居上。車企CEO,都在研究小米YU7
小米YU7的火爆,說明用戶愿意為“技術+情緒共鳴+生態(tài)價值”支付溢價,反觀部分技術領 先卻困于高端化的車企,癥結一在于工程師思維與用戶需求的錯位,二是部分車企在數(shù)字營銷能力、流量話語權上的短板亟需重視...破產企業(yè)變身科技新貴,千里科技要當車界“第二個華為”?
千里科技(原力帆科技)曾破產重整,現(xiàn)引入王軍等向“AI + 車”轉型,目標成“第二個華為”,其發(fā)展前景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全球車」在中國成了過去式
走到今天,中國車市一定是全球市場中最卷的那一個,沒有之一。投機者大批大批地死去,更預示著,中國消費者對于汽車的苛刻程度愈加上升到一個眼里容不得任何沙子的地步。「60天賬期」,四個爭議問題與解釋
新技術取代老技術的過程中,大多都會經歷規(guī)模擴張-價格戰(zhàn)-整合出清的過程。從目前的進展來看,國內新能源車產業(yè),恐怕正處于出清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