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
車企最新資訊,投資界全方位播報車企相關話題,全面解讀車企投資、融資、并購等動態(tài)。
PPT狂歡褪去,美國自動駕駛開啟大退潮
當前,一場自動駕駛的大洗牌正在開啟,PPT講故事的狂歡正在過去,到最后誰能留下還算是要靠實力說話。小鵬匯天迪拜試飛,把汽車送上天要分幾步?
無論是前瞻性的布局,還是出于市場對新故事的需要,都不能否認,面對技術與市場像兩座難以逾越的大山,飛行汽車距離真正的商業(yè)化,還需要“飛”很久。我在新能源車企打工10年,從月薪2千到年薪40萬
這是一個充滿機遇的偉大時代,而新能源汽車賽道則是其中最具成長力的行業(yè)之一。年虧82億創(chuàng)始人薪酬12.6億,車企掌門人真那么賺錢?
車企掌門人的薪酬、身價和財富數(shù)字,一向是汽車圈津津樂道的話題。但事實究竟如何?外資or國產(chǎn)、燃油or新能源,買什么車更保值
許多人的印象中,皮實可靠、保有量高的日系車是保值率高的車系,自主品牌由于造車技術不成熟等原因保值率并不高,而美系、韓系等日漸沒落的車系,保值率也不好。這些固有認知是否靠譜?中國混動的關鍵一年
在技術、產(chǎn)品、商業(yè)模式高倍速迭代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掌握越多的核心技術,就能取得更多的話語權。萬物互聯(lián)時代,車企和手機廠開始互卷
對于車企來說,真正強勁的對手不是彼此,而是面向造車全面進軍的手機權貴,蔚來、吉利等車企也開始著眼手機業(yè)務;「渣」了千位車主,理想該不該賠錢?
新能源市場仍在蓬勃發(fā)展,在車企推出日益成熟的產(chǎn)品時,品牌建設、與消費者之間信任關系的維護,或許同樣重要。車企攪局,網(wǎng)約車司機的飯碗要砸了?
進入自動駕駛行業(yè)的玩家,一旦選擇出發(fā),必須堅持到最后,因為中途放棄意味著前半程付之一炬。自動駕駛汽車都out了,飛行汽車in
我們還要多久能多開汽車上天?飛行汽車目前安全嗎?一輛飛行汽車要花多少錢?哪些公司正在飛行汽車上大筆投入,跑得更快?用手機的邏輯賣車,能收獲年輕人的好評嗎?
以新能源汽車動輒數(shù)十萬的售價而言,消費者們能否像之前一年換一部手機一樣,為新能源廠商們的成長踴躍接盤,恐怕還得打上一個問號。豪華低價不是國產(chǎn)新能源的「良藥」
講一個故事不難,難的是如何講一個好故事。這樣來看,蔚來的賽車故事、小鵬的通用人工智能和特斯拉登火星的故事,都看起來更“宏大”。